江南官方体育app沂蒙百崮:龙虎寨与龙虎洞(蒙阴县坦埠镇)
行业动态
十几年前曾在沂水县高庄镇工作过两年,那时家住县城,每月需要轮流在单位值几天夜班。利用午休及值班时下午班后时间,将附近几个乡镇的山头,陆陆续续爬了不少,其中就去过蒙阴县的坦埠多次,莲花山、艾山、茂崮寨、云头崮、中山寺等都去过。后来多次路过坦埠镇,行驶在342国道坦埠段,梓河南岸的一座长崮,每次都吸引着我的眼球,今年四月份的一个周末,我终于亲临其顶,知道了那座长崮的名字叫龙山,我称之为梓龙山崮。站在崮顶时,东南方向的另一座长崮又吸引了我的眼球,后来查到它的名字叫龙虎寨,悬崖中部有龙虎洞。随后的五一假期第一天,我又实现了亲临其顶的心愿。
龙虎寨位于蒙阴县坦埠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龙虎寨村南,主峰海拔495米,石灰岩地层,为蒙阴、沂南两县界山,悬崖中部有龙虎洞。清《宣统蒙阴县志》载“龙谷洞,距城东六十里,在潘庄南”,即此。
在龙虎寨村东,一位老大哥说,山前跟有水泥路,可顺路开车到山前坡,中部有条小路能爬上去。他指着顶部矗有信号塔、三面是悬崖的那座最高的山头说,那地方叫“大崖(读“也爱”)顶”,登顶的地方就在大崖顶的东边。按照这位大哥的指示,我开车下了国道,朝山上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驶去。上上下下,左拐右转,双手紧握方向盘,在崮前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着。不知道登山的具体位置,又没发现适合停车的地方,直到一个名叫“黑崖”的南边,觉得不能再往前走了,才停下车,将车头插在一棵老核桃树底,取出装备,四下里查看路线。在一道山梁的东侧沟底,有条不明显的小路。山坡的下部是农田,中部是栗树林,再往上是刺槐等。
我计划沿沟峪山路攀至崖底,再沿崖底由西至东,找机会登顶,最后由西侧下崮,再寻找龙虎洞。后来的实际行动路线证明,我的这条计划路线基本是正确的。陡峭的小路铺了厚厚一层栗叶,非常滑脚,从山脚至崖底的这段,攀登难度不亚于登山。好在陡坡上全是密密的树林,走在林荫下,感觉非常凉爽。这里的植被种类丰富,以松、刺槐为主,杂有构树、椿树、花椒等。刺槐高大粗壮,小息时掏出卷尺一量,就近的一棵周长就近一米。正值槐花盛开季节,浓郁的槐花香夹杂着花椒叶气味,沁人心脾,耳边是蜂群嗡嗡的鸣声,头顶不时传来惊起的鸟雀扑棱棱飞过的声音,还有远处传来的一两声山鸡的叫声。“鸟鸣山更幽”,走在空无一人的山间林下,不知道传说中的修道仙人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黄景春、郑艳所编《仙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一书说,“仙”字汉代也写作“仚”,许慎《说文解字》说仙是“人在山上貌”。人在山上,高山犹如通天之路,可以沟通天上神仙世界。“仙”又写作“僊”,《说文解字》说“长生僊去”。“僊”同“迁”。刘熙《释名·释长幼》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就是说,长生之人要由人间迁入山上,转化为仙人。所以仙人在活在山上的,但“山上”不是说一定要在山顶,仙人肯定也会常到山间林下走走,说不定会和我打个照面呢。我知道仙人的外貌一般来说不是童貌就是老貌,现在的自己不老不童,不入仙人眼,所以仙人也许是不会和我照面的。
脚下忽的一滑,赶紧收回神思,小心看路。沿着崖根往东,行进艰难。路侧有蕨类,说明这地方环境湿润,故而植被丰茂。经过来回摸索,终于找到登顶的地方。攀着岩角,小心翼翼,上到了崮顶。刚一露头,山风迎面吹来,顿感凉意。整个崮顶面积很大,中部略有凸起,自东至西,龙虎寨绵延近3公里,南北两侧为悬崖绝壁,山巅广阔,犹如大草原。我感觉面积比岱崮镇的崮上草原还要大。
平坦的崮顶上面竟然有车辆行驶过的痕迹,不知车辆是从什么地方上来的。崮顶除了成片荒草、稀疏灌丛外,没有高大植被,南部有小片马尾松。在崮顶逛了一趟,未见山寨遗迹。崮顶西部有规划整齐的层层农田,类似大寨田,今已荒芜。我想龙虎寨的“寨”,或许是大寨田的“寨”,而不是山寨的“寨”。
崮东与红山相接,西南与马旺页子山、马山子相连,周边有四五家石料厂、水泥厂。龙虎寨、马旺页子两山西侧有蒙阴的钙业公司与沂南的石料厂,因长期采石,已将龙虎寨与马旺页子山连接处几乎挖断。如今传统的露天采石对原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其后续治理,一般是采取回填、恢复植被、复垦为林的处理方法,而部分小型采石场,停采后因坑深壁陡,恢复植被困难,且复绿成本高,多数是直接弃置,基本不进行治理。但此处的后续治理还算较好,停采的地方垒砌地堰,遍植松树。
探察完崮顶,准备下崮去访龙虎洞。龙虎寨北侧有三道山梁,自中间梁子东侧登崮,从崮的西南方向下崮,经过钙业公司厂区,绕回到崮北侧的西山梁,沿西山梁攀至崖底。崖下山坡陡峭,树木茂密,藤蔓缠绕,非常难走,有依稀小路,走着走着就不见路的痕迹了,可见平时少有人来。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修剪钳,碰到绕不过去的藤条就直接剪断,好不容易到达崖底,沿崖根往西寻洞,林木茂密难走,上不见空,走几步就停下来透过林间空隙仰望一下,直到西头也未见。走过了?重来!结果快返回到原点,仍未见洞。只好折回再找,依然未见!用无人机找找?用修剪钳将地上绿植剪掉,清理出一块2米见方空地,取出无人机,沿树缝曲线升上去,来来回回、远远近近,终于确定了洞的大体方位,最终找到了上洞之处。
如若不是确知就是这个位置,我是不相信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是上洞之处的。从山顶根部洞口的左侧沿山路攀登十余米至悬崖下,往上爬了几步,果然看见人工凿成的石阶了。进入龙虎洞,攀爬难度较大,不建议年龄太大或太小的人员冒险。为轻装上阵,爬了一段,将背包卸下放在原地,将登山杖扔到下面,借助岩石凸起的棱角、凹进的岩缝,以及人工凿成的石柱、石孔等把手,沿斜路向上,战战兢兢,终于看见洞口了。洞口天然形成,远处望见有三个洞口,实际上是一大一小两洞,东洞深不足2米,严格来说不是洞,是一处岩厦。西洞洞口原来应是一层薄薄的岩层,后来侵蚀脱落,仅剩中间一条上宽下窄的石柱,形成两个洞口。洞口距山根底部70余米,关于洞的规模,有资料说“洞口宽2.6米、高2.1米,洞内长11.5米、宽2.9米、高2.2米”。而1983年《蒙阴县地名志》说“洞深38米,高11米”。这次忘记进行实际测量,只好两说并存了。该洞传说为明朝太监魏忠贤开采银矿遗留下的人工矿洞,后为虫兽潜藏之处,故名龙虎洞。里面地面松软,有沉积物,夜间应有动物栖息。洞壁之上有钟乳石悬挂,四壁及顶部久经岁月,斑驳沧桑。
在洞口不远处的必经之路侧,见到了“沂蒙霞客”崔洁老师探访龙虎寨后所写文章中提到的我国所独有的濒危珍稀树种——秤锤树,但崔老师文中同时提到的千年古桑和云灵芝,却是没有见到。
最后特别一提的是,龙虎寨村东有形成于太古时期的科马提岩地质遗迹,是世界公认的五处科马提岩地貌之一。